传道授业,做有温度的教育有情怀的教师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曾宪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她说,教育是唤醒,是历练,是情怀。
1999年,刘其东大学毕业后任湖北省孝昌县一中思政老师;2021年回到家乡,任教于恩施高中。从教23年,刘其东所获奖项和荣誉众多。这背后,是她日复一日地钻研和积累。
鼓励 唤醒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成长、如何面对人生问题,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矛盾。”刘其东说,每个学生都是沉睡的石狮子,触动他们的内心,唤醒他们的灵魂,是教师应该钻研的课题。
她在课堂上寻找打开学生心扉的突破口,发掘学生的潜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曾经有一名听话、上进的学生因成绩下滑而灰心丧气,每天回家跟妈妈吵架,一度不愿再回校上课。刘其东认为这名学生并不想放弃学业,让他走之前先跟自己告别。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刘其东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加以引导和启发。渐渐地,这名学生走出了自我怀疑的误区,重回学校上课,成绩一天天进步,最后考上心仪的大学,后来被保送了研究生。
讲述这个故事时,刘其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2020年,刘其东以这名学生为原型创作教育故事《唤醒的艺术》,在湖北省教育学会举办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历练 成长
尝试、历练、成长,是刘其东教育生涯的核心词。她不畏惧挑战,以谦虚学习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大学期间,刘其东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工作中,她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教学中,她从其他教师的课堂创新和驾驭课堂的方式中去粗取精,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她始终坚持学习和钻研,不断汲取能量。
“想进步,就要走出去,开阔视野,体验不同。”刘其东说。不满足是向前的车轮,刘其东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成长机会。
2012年,刘其东当选孝昌县第五届政协常委;2017年当选孝感市第六届政协委员;2013年和2018年,刘其东分别当选湖北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尝试的角色越来越多。
“那些年,身边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党政领导、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等,他们的行事作风、思维模式各不相同,跟他们接触,我学到了很多。”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刘其东都认真观察,找到差距并努力提升自己。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带给刘其东历练和成长。
2018年,刘其东获评湖北省特级教师。终于抵达一直仰望的目标,她却迷茫了,要停留在舒适圈吗?
不破不立。刘其东和丈夫决定回恩施任教,开始新的起点。
“刚进入恩施高中,就像当年大学毕业刚进入教育行业一样,未来不可知。但只管慢慢走、慢慢做,力求把教育事业做到更好。”刘其东说。
得失不论,赞誉由人。不断挑战、持续突破,刘其东越来越沉稳,越来越游刃有余。
使命 情怀
刘其东认为,教学是使命,更是情怀。
刘其东说,教育对她来说不再只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责任。“有情怀,就能做到爱生如子。”当发现学生陷入迷茫和焦虑,刘其东会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情况,找出问题根源,及时开导。
工作压力最大的那几年,刘其东靠坚强的意志度过,她不断地读书学习,寻觅走出困境的办法。她深知心理问题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于是给予每个孩子源源不断的关心关爱。
2019年,刘其东获评“湖北名师”,成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承担起引领更多教师成长的责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分享教学资源、研究课堂设计、制作原创试卷,是压力也是动力。来自各个地方和学校的教师们聚在一起,轮流磨课,反复试讲,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她找到了新的成就感。“这是团队的力量,每个人都能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新知识。”刘其东说。
2022年,刘其东的孩子上高三,面对教学、家庭、工作室三重压力,她依然把80%的精力放在了教学和工作室,家庭给予了她无限包容和支持。
早上,刘其东一进办公室就开始列每天的工作清单,学习、备课、批改作业,件件不落;晚上,刘其东利用走路回家的时间谋划工作室的活动。
做一件事,带动一批人,刘其东理解了教育的更多内涵。
23年,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芳华逐渐逝去,但她初心未改。
关键词: 传道授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