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资料图片)
东南网3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3月27日,“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第三十九场在福州市湖滨小学举行。本次学区共同体活动以课程知识为载体,把研学探究的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聚焦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为教育赋能,给教学增慧,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活动在四校的特色晨会和研学互动体验中拉开序幕。湖滨小学原创京剧元素节目《梦启西湖》将美丽西湖之景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展现一幅美不胜收的园景画面。京剧娃们化身为青衣、小生,沉浸在古香古色的氛围中尽情地展现国粹之美。林则徐小学以走学制课程为依托,融合非遗课程中的油纸伞花灯、古典舞等元素呈现以福文化为主题舞蹈“福韵悠悠”。小柳小学立足“柳”文化,以“遇见·成长·前行”为主题,通过舞蹈的形式,生动演绎了“柳芽尖尖—柳叶青青—折柳依依”的柳娃成长三部曲。西峰小学依托“非遗闽剧进校园”,排演了闽剧“穆桂英招亲”,孩子们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充分展现了福州闽剧的独特魅力。晨会最后,现场齐唱戏歌《中国人》,响彻天际的歌声、气势磅礴的火风旗,将活动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彰显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孩子们精彩的演绎,博得了在场来宾的阵阵喝彩。
现场,研学互动体验区各具特色。林则徐小学的“闽中桥梁甲天下”将“福州桥梁研学营”搬到了活动现场,穿越中国桥文化的前世今生,与孩子们共同搭桥,构建课堂知识向现实生活迁移的桥梁;湖滨小学的“微观西湖”将西湖著名景点搬到了活动现场,通过游览“微观西湖”研学点赏西湖美景、品西湖文化;小柳小学的“柳韵西湖”以“柳”的意蕴为依托,以绳为梦,以笔为心,畅想柳娃们的七彩童年;西峰小学的“梦回儒林”依托西峰草堂,走进“曹学佺故居”,赏诗词、品文献、听闽音,一起梦回儒林。
精彩纷呈的特色晨会、妙趣横生的沉浸式研学互动体验,让在场的来宾感受到了研学赋予课堂的独特魅力。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落实以来,鼓三学区积极倡导各校充分挖掘周边教育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阅历。充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享受成长和学习的快乐,助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林则徐小学、湖滨小学、西峰小学、小柳小学四校的11节课堂研讨展示课分别在湖滨小学、福建省教育学院进行。
语文会场林则徐小学的赵舒婷老师基于课前的研学活动,从造桥者的角度将研学所得迁移至本课《赵州桥》,让学生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方法介绍自己的桥梁,达到实践与学法相结合,真正做到研学与语文课堂相融合,研学辅助课堂,让课堂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湖滨小学的兰仁海老师挖掘西湖丰厚的文化底蕴,以研学任务驱动课堂。巧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把名胜融在教学当中,把课堂“活动”化,把活动“趣味”化,让学生在游玩中不但掌握语文知识、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还加深了对名胜古迹的了解,领略了西湖的魅力。小柳小学的傅晓艳老师借助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研学等方式使学生发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通过农具组、种植组、制糖组三个研学小组的分享展示,实现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西峰小学的郭雪琴老师在课前让学生以“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家乡”为思路开展研学活动,参与美食制作,并用影像、文字记录研学所得。课上,教师设置了“美食小达人”评选情境,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家校连线,让居家学习的孩子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将课前研学所得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形象感受中国美食烹饪方法的多样,学生在多时空融合中识字学词,感受中国美食文化的丰富与独特。
数学会场湖滨小学的杨传勇老师以湖滨特色—京剧串联课堂,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内化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林则徐小学的陈丽彬老师通过探究研学旅途中具体情境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在观察、描述和交流中体验方位感,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方位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
英语会场湖滨小学的黄燕燕老师以Mother"s Day为话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语言、文化、思维的发展,并在课堂上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做贺卡、写诗歌、做计划的活动,让学生既动脑动手,又动口,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爱护妈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西峰小学的杨雅婷老师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研学探究链”:课前探访了解自然公园—课堂学习文本里的自然公园内容—课后探究其它自然公园;在课前、课堂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教学情境,螺旋渐进式地提高孩子的学科素养,升华了文本主题内涵。
劳动、道德与法治、科学会场,小柳小学的黄晓英老师用生动形象的交互情境来引导,通过学生的巧手拼摆,让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意识到美要靠双手去创造。小柳小学的蒋桢老师设计了模拟插秧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并让学生扮演大米种植和生产的不同过程,体会农民伯伯种植的艰辛,以情育人,激发学生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西峰小学的陈晓芬老师巧妙借助电子平板中“形色”软件与学习资料包,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植物的繁殖方法,课堂上让学生汇报总结与动手实践,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同时提升学生劳动实践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展示课过后,现场进行了热烈的评课活动。在区进修校教研员的组织下,各校教师们结合自身的体会畅谈了观课收获,并共同探索了研学赋能课堂的有效路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聚焦研学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鼓三学区共同体暨鼓楼区“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专项行动系列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摄)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